大学生就业一年比一年难
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从上世纪90年代下半期开始,大学生就业就开始成为难题,年复一年被各界热议。十多年过去了,难题没有缓解,反而越积越重。最近几 年,各媒体频繁报道大学生人才招聘会人满为患、水泄不通的场面,以及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案例,给人们留下深刻的感性印象。而政府权威部门所发布的数据, 也从理性层面印证了“大学生就业难”的客观事实。
有副对联:“博士生、研究生、本科生、生生不息,上一届、这一届、下一届,届届失业。”横披是“愿赌服输”。这幅对联虽然说的有些绝对,但也是生动地概括了 现阶段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情况。公务员考试人数的激增数,千人争一职位的现象,也可以是观照就业形势艰辛的另一个鲜活标本。
政府数据显示,2007年实际上有495万的毕业生,但是还有100万没有就业,2008年560毕业生,还有150万没有毕业。到2009年,中国将有 610万大学生,根据人力资源部的目标,力争就业率达到70%,专家估计可能还有200万大学生不能如期就业。
连续五年,大学毕业人数,以近20%的速度递增,而就业比例不仅没有增加,反而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。
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,就是高失业所带来的挑战。
就业难并非人才绝对过剩
大学生就业难,这个问题由来已久,也是社会上的一大现象。为什么会这么难,这个问题也被分析过很久了,有人说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多,已经 不稀罕了。诚然,高校扩招的计划经济的数超过了市场经济的增长。从2001年的145万,一直到2008年的560万,中国大学生增长数量呈井喷式的增 长。
等待不是解决就业难的办法
在当今时代,就业难问题逐渐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,政府也逐渐开始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。国家大力号召各部门联合帮助解决中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,每年在大学生择 业的高峰期间,各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包括举办人才招聘会和组织各种考试等等。国家的积极政策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,因此,不少毕业生 及家长把希望寄托在国家政府上面,甚至部分毕业生待业在家等待国家的号召和帮助。但是由于政府解决就业的举措并不是适合所有大学生,而且缺乏指导协调和信 息交流,涉及的各方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,从而大大降低了供需成功衔接的几率。
通过历史数据统计,世界上并未有运用政府手段而完全解决就业难的先例。因为市场经济时代,政府行为最多只能算宏观调控。人才的供需只能靠市场去调节。国家政府出台的就业举措,实际上很多都是一种暂时性的安置或者就业的再分配如:
1、到西部等艰苦地区工作;
2、鼓励自主创业;
3、大学生参军等等。
擦亮眼睛不难发现,所有这些政策并没有从根本上去改善大学生的就业处境,顶多只能部分缓解目前的激烈竞争环境。由此可见,在当今大学生越来越多、就业越来越 难的时代,等待或者奢望都是不切实际的想法。等待只能让你错失机会,而奢望政府帮助或许让你梦想破灭。只有自己振作精神,真正行动起来,分析自身的优势和 劣势,改变择业观念,自我提升就业竞争力,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。
回报父母在最需要之时
曾有一个画面深深地刺痛我。一位女大学毕业生,面对面试官提出的800元月薪,含着泪水地询问:“您知道我一年的大学学费吗?现在我毕业了,收入却低于我的 学费,我怎么对得起含辛茹苦供我读书的父母?!” 母爱无私、父爱无边,虽说父母培育孩子并非为了回报,但天下又有多少不心疼、不爱父母的孩子?父母总有 年老体弱的时候,大多数普通家庭的父母仍需孩子赡养。……
我们能说什么呢?我们只能告诉大学毕业生:其实你……
回报父母,必须摆脱目前窘境
你目前的状况之所以不如意,主要的原因就是所学的知识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有差距,但这个差距并不大。企业希望能够招聘到"招之即用"的大学生,以便缩减培养成 本。你现在需要的是马上参加职业培训,来弥补工作经验的不足,尽快符合企业的需求,尽快拥有一份收入高、发展好、稳定性好的工作。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抛弃自 己的专长,停留在工作环境差、工作时间长、工作伙伴素质差、心理负担大的工作环境中。既没有经济条件去改善父母的生活,也没有时间陪伴在父母左右,让你的 父母深深地替你担忧!
回报父母,不急一时
作为子女要明白,父母现在只有50多岁,他们仍然有赚钱的能力,此时父母并不需要你给予多少物质上的帮助和情感上的依赖。相反,此时的父母更希望在你遇到困 难的时,能够支持和帮助你,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。父母真正需要你的时候,当他们年老体衰的时候,当他们生病需要治疗的时候,你能够从经济上支持他们,从情 感上抚慰他们,你能够有充足时间来陪伴他们。靠你现在微薄的收入,你何来资格谈对父母的回报?
回报父母,需提升职业竞争力
虽然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求回报,但并不是说父母不需要回报。父母总有年老体弱的时候,大多数普通家庭的父母仍需孩子赡养。所以,年轻的大学生朋友,趁着父母还 年轻的时候,尽快补足工作经验不足的软肋,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,提高自己的就业起点,找到一份收入高、稳定、有发展的工作。这样才可在父母年老的时候, 为父母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,有更多的时间陪伴父母,承担起你对家庭、对父母的责任。
心有多大,舞台就有多大
心有多大,舞台就有多大,就是说,一个人有多大的志向,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。它告诫我们一定要树立远大的抱负和雄心壮志。
大学生就业难的新闻屡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,不仅仅因为它是一个社会问题,更因为大学生在就业压力之下,屡屡作出惊人之举:今天大学生打出"零薪酬"就业的广告,明天就有女大学生公然求职专职太太。
巨大的就业压力之下,大学生一方面渴望在社会的海洋里徜徉,一方面希望能够尽快地实现经济独立,回报或者最少不再让父母操心,很多人在此时迷失了方向。巨大 的压力和落差,让不少人有意或者无意的忘却了心中的理想,选择了生存的底线。但殊不知,这一放弃,很可能距离我们的理想就越来越远了。
越是艰难,越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强的毅力。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的精英和人才,这是多年来被现实证明过的,不管目前的就业形势如何艰难,在社会就业平台上, 大学生的优势还是显而易见的,很多用人单位在其招聘的硬性条件中,明确地规定了学历要求,这样很多低于这个要求的应聘者就只能望洋兴叹了。
所以,如何正视自己的优势,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,是我们需要正视的。同时,既然用人单位拒绝我们,那么我们大学生肯定是有自身存在的不足,我们大学生需要 承认这些不足,我们没有过硬的技能,我们到了单位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上手工作,我们没有经验,我们把很多的学生气带入到工作中,我们的责任心,我们的变通 能力还需要加强……只要我们有办法补足这些,我们就能找到有竞争力的工作。
走过荆棘,走过泥泞,就能看到瓦蓝的天,就能看到人生的春天。记住,心有多大,舞台就有多大!这是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。当然,我们不推崇好高骛远,夸夸其谈,但我们应该有正确的人生方向,要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而奋斗。所以,要有宽广的胸襟。正视自己的不足。
“性格决定命运,气度影响格局”,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,不要常常计较环境的好与坏,要注重内心的力量与宽容,从自身,从内心重新的认识自我,找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,真正的能屹立并且可以骄傲 的面对所有困难和问题。很多大家,很多名人,他们之所以成为大家,那是因为他们学习的多,知道的多,能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,能够有包容的心胸和宽阔的视 野。
所以在理想不能立刻实现的时候,不要妄自菲薄,同学都找到工作了,我怎么没有,他们比我能力强,他们比我有关系?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,怨天尤人,这样的横向比较是没有意义的,我们能做的,只能是正视自己的现状,开始寻找自己的路途。
环境在变,我们也要随之作出改变。寻找发展潜力大的行业,投入进去,努力奋斗,定能随着行业的发展而展现自己。脚踏实地,开始行动。 心 有多大,舞台就有多大,换句话说,就是成功就是行动。只要行动,你不仅可以创造价值,还可以修正自己,因为行动遇到的困难会帮助你找到缺点,自然而然,你 就可以完成内在的健全了。听从建议,尽快选择,进入行业,积累经验。与此同时,你也创造了些价值了,这应该是最好的结果了。
选准方向,开始行动,一步步接近自己心中的理想!